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语言问题何以对我成为问题—我的初始经验的记忆和描述1
我关注语言问题,更多地不是学术的趣味,而是生存的需要,因为归根结底,人只有靠语言自我造型、绵延,自我显露、遮蔽,在语言中寻求进入语言的可能。
人作为个人,已生活在既与的既成语言中了,这是一个经验的事实。这个既成语言先在地规定了人的生活、思维、表达。往往人们说语言,以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表达,其实大多数是无意识的。也就是说,有人穷其一生或许都不曾获得个人语言的悖论经验,即陷入公共语言作个人表达的困境:
我只能用公共语言表达;
我不能用公共语言表达。
或者说:
公共语言是我的存在;
公共语言不是我的存在。
一种单向地、一维地被无意识公共语言所说的存在或共在,宁可叫作非存在。所以,在世界中,即在语言中,这是人的幸运,也是人的不幸。
而当人一旦获得语言的悖论经验,却往往陷入另一种更大的幸与不幸之中。如果前一种幸与不幸是一种无意识,那么这一种幸与不幸则是一种自我意识、自我观照着的困境。我将它称为痛苦。它是自我意识、自我观照的困境带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,是非实指性的。
许多年了,我从我的许多经历中—包括有意识的经历和无意识的经历、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—寻找我关注语言问题的端倪。我一次又一次地用各种方式试图描述它,或者说,用各种方式在相似性的迂回里试图接近它,直到宿命般地被逼入一种语境,一种纠缠于痛苦与苦难区分的语境,我的问题才在反身的直观中成为一个惊醒着的、恐惧着的、敏感着的切身的问题。
它应该是生成性的。
问题是,它如何才可能是生成性的。
2
人在语言中寻求进入语言,当然不是在世俗生活和日常用语的意义上。在反身观照这一寻求的经历时,人不能不惊异于一个平凡的事实,即一个人真的要走进语言,实际都面临着一个从日常语言到专业语言到作品的—不断变换生成语言的过程。人将自己变成作品,人就是作品,人因此以个体的形象区别于他人,同他人建立起一种独特的、不可取代的联系,真实地存在于世界。
人生活在既成语言中,是因为人学语言,不仅是学字、词、句,而且是学观念,学感受方式和经验方式。进一步,进入专门领域的学习,他的习得过程,亦是一个接受专业化既成语言的定向过程。他不得不取舍而集中自己的表现领域。但同时,有一个始终伴随的底蕴可供补偿,那就是他的经历、遭遇切入的无意识的日常语言空间。这无意识的日常语言空间,被经历、遭遇的独特性所带来的内部紧张和张力激活,而充满蓄而待发的各种可能性。人们一般意识到专业的取舍,而对转换,尤其是转换中的生成,往往无意识。要么二者脱节,人过分裂的生活;要么二者混淆取代,人被专业化,在专业化的概念或图式的平面转换中,失去初始经验的新鲜和活力,失去创造的可能。须知日常语言向专业语言的转换,不单纯是一般既成语言向特殊既成语言的词形变换,更主要的是寻求一种断裂中转换的形式生成性。唯其如此,作为人的一般文化语境及其独特的生活感受,才可能拓宽其专业语言的生动的意义空间。因而这里要紧的是,与其强调专业的敏感性,不如强调人的敏感性,这是切近根底的生成性敏感。
所谓有思想,所谓有具有深度的表达力,也无非是凭借这种生成性敏感,在程序化了的专业语言中,造成一种破坏常规的断裂、偏离和转向。而专业语言积累的厚实,不是对这一断裂、偏离和转向的阻塞,而是带来一种开阔的眼界和伸缩自如的知识背景。
但语言问题之对我成为问题,更重要的,不是专业的原因,毋宁说,是问题引导着专业的选择,并力图拓展专业的视野。“问题”在我们这一代人,本身就是越界的。“问题”的引导才可能造成一种生存、思维、表达一体的生存整体性及其意义的生成。
我们是有着苦难记忆的一代人。或者准确一点说,在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的记忆里,苦难是生长着的。它不满足于铺陈的、在传统意义上的“客观的”描述,它渴望捕捉问题、生发意义的表达。而难以表达的、欲说无言的苦难,本身就是痛苦,是个人精神性的苦难。
3
人一生中总有一个这样的时刻,什么都不想再说,不想再想,只希望能静静地面对自己内心的一点真实—这真实不是什么,不是任何能把自己以“什么”的形式交付出去的东西,毋宁说,它什么都不是。
但它是莫名的有;是语言的确定性被松动、瓦解的语言的缺口;是无语。
在发生的那一刻,它可能有着某种外在原因的引发,但更直接的,却总是蕴藏在人的生存状态里的情绪被整个翻腾起来所导致的,并不具有特别的时间意义。它作为个人的事件,使真实的个人从他人的语境中脱落,成为可能。
一个重大的外部事件,如西方人经历的两次大战,如中国人经历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可能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劫难逃的不幸,造成被设定的期待的偏离、脱轨—我们曾经历过了。这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经历的,往往只是一种外在的、强迫性的经历。它可能从价值的脱落回到存在,回到生存的零度,但并不逼视语言的缺口或缺口中的生成。它就只是一种没有表达也无须表达的生存状态罢了。
除非苦难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除非表达成为问题,成为转瞬即逝的困境。
像两次大战或“文化大革命”中人们所经历的那样,被设定的期待的偏离、脱轨,也许是在某一个明媚的早晨或温馨的夜晚一次发生的,对于某一个真实的个人来说,却只有真正经历过内心痛苦的咀嚼,于彻底的否定性中建立起在审视世界的同时自我审视的眼界,断裂和悖论才可能成为个体生命的直现和刻骨铭心的记忆。而对于一个敏感的、拥有直观能力和反省能力的人,甚至不需要直接经验,即直接遭遇的触媒作用,内心事件即成为直接性本身。
这时,情绪—无语成为逼视语言缺口的期待着的表达,无意义的,或说已失去了一切意义粘连的空无的声音,突兀地、持久地牵引着你的全部注意力,它既是对他人语境的有意识地中断,又是对个人独特语境、独特表达的无目的、无指向地追逐。
这是个体生命在寻求自己独特表达时转瞬即逝的困境。
而全部困难都在于,“人进入语言”的无法摆脱的前提正是—“人在语言中”。语言的缺口至多是人用自我撕扯获得的瞬息的可能。
4
苦难和表达或问题之间,并没有必然的联系,苦难就是苦难。但苦难一旦成为记忆,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,它就同表达一样,是立足于真实的个体的。苦难的记忆,特别是苦难的刻骨铭心的记忆,它同表达之间,已经有了一种或然性的关系。它已可能是一种双重的痛苦:既承担着不堪其扰的历史的重负,又期盼着不可忘却的记忆的语言化。它是当下性的。只有在这时,在记忆和表达一样成为语言问题的环节时,苦难和痛苦之间才有了一种区分的联系。在这里,区分和联系是同时建立的。
苦难区分于痛苦的是它的被迫性、外在性和趋同状态。无论它是亲身经历的,还是在耳濡目染中感同身受的。它的一般表达因为实指的原因,更多地只是一种人的共同处境的描述。它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、一般的价值判断。
而痛苦则不。痛苦总是个人的,是个人内心咀嚼的。我曾说痛苦是一个人内在的深度,当然是取痛苦区分于生理痛苦、心理痛苦的精神性的意义。这个区分的主要之点在于,精神性的痛苦是非实指性的。它不仅以这一点区别于生理的、心理的痛苦,也以这一点区别于苦难。它是苦难向文字转换的一个环节,一个非实指性的、在转换中尖锐出来的环节。
它几乎可以说是人从平均化、普遍化的给予即剥夺中挣扎出的—个人真实存在的裂隙或缺口。只有正视人的残缺、破碎和有限性的人,痛苦才不是一种文明的矫饰、喧哗或精神性的奢侈,而就是一种类似疼痛一样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极而言之地说,没有真实的、在差异性中生长的个体,也就没有失语的精神痛苦。或许也可以反过来说,没有失语的、精神性的痛苦造成既成语言的中断,造成语言转换的契机和可能,也就没有真正的个人表达,尽管痛苦的表达何以成为可能仍然是一个问题。由此,痛苦不是价值判断的,而是在语言问题范畴内或说在语言层面被直观的。而实指性的痛苦,如生理的、心理的痛苦,当然不在这个范畴内,为在这里暂时的区分,我们毋宁把它们叫作个人的或个人感受的类的苦难,它本身就是类的。
难言之欲(H) 都市极品系统 斗神天下 豪门龙婿 甜妻驾到:霍总别生气 驱魔王妃 只手遮天 易中天中华史:隋唐定局 首富大佬的佛系小娇妻[穿书] 娱乐有属性 重生之幸福在九五 异世邪神 重生之机甲大师 萌萌集7:眷念的一瞥 绿茶女配真的不想红 余心有碍(双重生) 光谷的爱情故事 情陷极品美女上司:无限诱惑 藏起来 悍妻之寡妇有喜
二十岁那年我因为贪财收了一件不该收的古董,从那以后,为了活命,我不得不一次次出入那些对于活人来说十死无生的禁地。秦岭大山里的墓葬群,西北戈壁中的无人区,浩瀚深海下的失落遗迹,雪域高原上的死亡禁区或许有一天,当你因为贪婪而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时,你就会发现睡觉时有东西站你旁边,告诉你,天黑了,一起来玩玩吧。...
关于嫡女惊华她是侯府嫡女,母亲乃是一朝郡主,她更是得到殊荣,赐封沐歌县主。奈何母亲早逝,她听信谗言,一步步走进别人的圈套里面,痴心错付,那人功成之日,就是自己埋骨之时。安上谋逆罪名,最后,弟弟...
九年前,周家为萧家所灭,天宫符融入周青身体。九年时间,他武功没有寸进。当天宫符再次觉醒的时候,周青会怎样逆风翻盘?请拭目以待!如果您喜欢剑吟重霄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1783年,美国忙着独立,孟格菲兄弟忙着载人飞行实验,乾隆正忙着去找第二个夏雨荷,时代的齿轮抛弃了大清,朱晓松来到了大清。朱晓松来大清只办三件事造反!造反!还是特娘的造反!如果您喜欢埋葬大清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关于凤唳九天,王爷别乱来凤凰身为一名现代的合格雇佣兵,竟然穿越到了古代一个懦弱无能的王妃身上?要不是看在小王爷这般俊美合胃口,她早就收拾包袱溜了!俊美王爷,接招吧!...
分身一号,你可是我最看重的手下,你赶紧去福利副本给我打点钱!你要打多少?先定一个小目标,打他一个亿。分身二号,你可是跟了我不少年了,你竟然背着我在副本世界里面谈恋爱了?对象...